niaodada8@gmail.com
添加时间: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新疆各民族文化从开始就打上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印记。考古证实,新疆出土的彩陶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在《山海经》《竹书纪年》等先秦典籍中就有关于我国中原地区与新疆地区交往的记载。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开垦屯田,兴修水利,建烽燧驿站,促进了新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原地区的礼仪制度、汉语书籍、音乐舞蹈及掘井、犁耕、冶炼等先进生产技术等在新疆地区广泛传播。唐代时期,不少内地的僧侣、工匠、画师前往新疆地区,帮助修建寺院、墓葬,带来了中原地区的雕刻和绘画艺术。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绢画中,妇女形体丰满,衣着华丽,完全是唐人风采。高昌回鹘使用开元七年的历书,一直延续到10世纪下半期。西辽时期,新疆地区的典章制度多依从中原,推动了中华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元代,大批畏兀儿等少数民族移居内地生活,学习使用汉语,有的参加科举考试并被录用为各级官员,涌现了一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官员阿鲁浑萨里精通佛理又深研儒学,文学家贯云石精通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并有极高汉语诗词造诣。明清以来,新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进一步发展。1884年新疆建省后,新疆各地兴办教育、开设学堂,兴建各类社会文化设施,推动各民族文化继续向前发展。近现代以来,新疆各民族文化受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影响逐渐向现代转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抢救、整理、出版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和乌孜别克等民族大量民间文学遗产,推动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步入新的繁荣兴盛时期。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新疆光彩夺目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留存了令人目不暇接、不胜枚举的珍贵文物古迹和熠熠生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逝而不朽的“楼兰美女”、有“西域长安”美誉的高昌故城、充满智慧的维吾尔古典长诗、美妙绝伦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穿越万丈悬崖的“达瓦孜”、历久弥新的桑皮纸制作技艺……为世人体味璀璨耀眼的西域文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开启了一扇扇斑斓的窗口。新疆特殊的区情、社情决定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增强各族人民中华文化认同、正确阐述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史实、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发挥着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
新疆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新疆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以多种形式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和“出版博览会”等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前身是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正是乌洽会取得了良好成绩,中国政府决定自2011年起,把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2018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及客商参加各类论坛和贸易投资活动,国内外704家企业参展参会,签约项目总金额2709.43亿元人民币,较上届增长11.98%。其中,新疆25家重点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的29家企业签订29个外贸合同、协议,贸易总额104.88亿元人民币;签订外联项目2个,金额28.96亿元人民币。中国—亚欧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与亚欧众多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中国进一步推动向西开放的重要载体。在青少年交流方面,2009年以来,中国举办了7届“中国·新疆国际青少年艺术节”,邀请中亚四国及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泰国、韩国、阿塞拜疆等12个国家及国内共119个文艺团体的2330余名青少年来新疆演出交流。2017年,教育部邀请哈萨克斯坦138名中学生来华参加夏令营,访问了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等地,此次活动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举办的第四次上合组织成员国中小学生来华夏令营。新疆也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尤其是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2012年至2017年,新疆连续举办7期“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媒体负责人研修班”,邀请了25个国家的100多家媒体负责人来新疆研修、交流、考察。
1968年,探月竞争进入白热化,苏联连续发射“联盟二号”“联盟三号”以及“探测器五号”“探测器六号”,以求挽回局面。但到了1969年,其发射的月球车升空后爆炸、N-1火箭首飞坠毁、月表样本采集探测器发射失败,一连串惨痛失利,让苏联的登月计划遭受重创。
李先生说,虽然如此,从大海到沙漠,从高山到草原,“我们仍带着‘李淑媛’看过了所有该看的风景。”理由在父母眼中,荟荟从小上进、自律,成绩优异。今年4月,荟荟忽然变得判若两人:“我不工作、不吃饭,常常失眠,无缘无故地哭。”一切,都要从4月23日那天说起。这天清晨,陪伴荟荟5年半的爱犬小迪去世了。像一条分界的河,从此,荟荟的人生截然不同。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涵盖了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戏剧、民俗等多种门类,其鲜明的民族、区域特征及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颇具市场潜力。近年来,新疆努力推动非遗走出“深闺”,进入市场,逐步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和弘扬水平,较好实现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18年5月,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及首次推出的“桑皮造纸”体验包颇受关注。现阶段,哈密市维吾尔族传统刺绣产业红红火火,全市从事手工刺绣的绣娘超过4000人,通过刺绣每人每月增收1500—4000元,使当地维吾尔族妇女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阿克陶县巴仁乡萨依巴格村的阿吉·艾买提是土陶技艺第七代传人、新疆级非遗传承人。在各级政府支持下,他创新、制作的土陶碗、土陶碟、水壶、托盘等工艺品,已远销日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